科技赋能高标准农田,绘就乡村振兴好“丰”景

春欣网

2024-05-16 来源:央广网客户端

农田平整集中连片、道路沟渠通达顺畅、节水设施广泛应用、大型机械施展自如…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高标准农田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,正在绘就乡村振兴好“丰”景。

走进陕坝镇帐房村已建成的1.6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,过去盐碱化严重的“巴掌田”已经变成了阡陌纵横的高产田。陕坝镇帐房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:“以前我们这里只能种植单一的耐盐碱作物,现在通过排干配套渠道畅通,我们可以全部种粮。之前行水期一水下来淌到40天左右,整改以后,15天之内全部浇完,省时省事省人工。”

综合科技示范园区的各类引黄滴灌高效节水设施特别引人注目,集成澄清式、移动式、半固定式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,并配套建成数字高效节水信息平台和耕地质量提升监测站,以便精准高效利用水资源,及时掌握耕地质量。“我们将致力于推广各类引黄滴灌高效节水技术,挖掘畦田灌溉节水潜力,提升各种抗旱和耐盐碱作物不同耕种方式产能,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链上的应用探索一条新路径。”杭锦后旗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许敏说。

在头道桥镇联增村“四级联创”核心示范区,绿色数字高标准农田信息平台,结合遥感卫星影像、无人机航测等监测数据,可直观看到农田耕地轮作、质量等级等情况,为高标准农田实现机械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提供科技支撑,还可以对气象数据、实时生产情况、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,为农民丰产丰收保驾护航。

近年来,杭锦后旗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因地制宜推广各类引黄滴灌高效节水技术、数字化技术等,重点补上土壤改良、农业节水灌溉、农田科学管护等短板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目前,杭锦后旗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7万亩,实现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、盐渍降、土肥沃,亩均节水30%以上,新增耕地3%左右,亩均增产100斤以上,耕地质量提升1—2个等级,亩均增收10%以上,农户由过去的10—15块地变成1—3块地,机械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,带动全旗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。(谢晓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