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健康 > 寻医问药

世界心脏日丨诊断率不足1% !专家呼吁关注罕见病“淀粉心”

来源:环球网 时间:2023-10-10 浏览:

2023年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用心懂心”,旨在推动人们积极了解心脏相关疾病和健康信息,通过打破认知屏障,掌控自己心脏健康的密码。

在世界心脏日即将到来之时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给大家聊聊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——“淀粉心”。

“淀粉心”诊断率不足1%

“淀粉心”是特发性心肌病的一种,医学中常被称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(ATTR-CM),已被列入我国罕见病目录。

“淀粉心”的临床症状隐匿、复杂且无明显特异性,极易和心衰混淆,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严重的漏诊及误诊。在中国,“淀粉心”的诊断率极低,不足1%。且患者往往会因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,临床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较短,约为2-5年,给患者及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严重危害。

但近年来,随着临床对疾病的关注度提升,相关对因治疗药物的出现,国内 “淀粉心”的诊断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步。在此过程中,国内多家医院的多学科诊疗(MDT)团队对“淀粉心”已经有了更全面的认知,医生们也逐渐探索出了规范且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诊断方案,希望能够继续将这些经验加以普及,帮助国内更多“淀粉心”患者获得高效的诊疗。

“提升‘淀粉心’的正确诊断率,需要临床医生们用心辨别,在接诊系统性疾病心脏受累时,从心脏和心外系统两大方面综合考虑。当同时观察到心脏和心外表现时,临床应当怀疑‘淀粉心’。”彭道泉教授表示,“淀粉心”最常见的心脏表现是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;心外表现则是由于TTR沉积于心脏以外的全身各个组织脏器,从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。其中心外系统的识别是避免心脏专科漏诊的关键。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病变(肢体感觉障碍、腕管综合征等)和(或)自主神经功能障碍(如体位性低血压、腹泻、尿失禁等)多为首发疾病表现。

“淀粉心”有12+1警示症状  

目前,“淀粉心”的对因治疗药物已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,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助力规范诊疗的推进。但作为罕见病的一种,“淀粉心”虽然症状复杂,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,医生们化繁为简,总结了12+1警示症状:

“12”是指:左室壁厚度≥12mm,加以下任何一个心脏表现或心脏外表现,都有可能是“淀粉心”。

心脏表现:65岁及以上射血分数≥40%的心力衰竭,左心室无扩大且左心室肥厚原因不明;心电图无ORS高电压表现;肌钙蛋白持续低水平升高;老年人低压差、低流速的主动脉瓣狭窄特别是合并右心室肥厚;因低血压 (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) 不耐受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/或β受体阻滞剂

心脏外表现:多发周围神经病变,特别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(不明原因腹泻及便秘、体位性低血压,尿潴留、尿失禁等);家族性周围神经病变;老年人双侧腕管综合征和/或腰椎管狭窄:反复双眼白内障

在世界心脏日来临前,彭道泉教授对广大临床医生们发出呼吁,希望进一步提升医生对‘淀粉心’预警症状和体征的早期识别的认知,综合以心脏超声、心脏磁共振成像、心肌核素显像及基因检测等技术为特点的‘淀粉心’早期诊断模式,提升诊断能力和效率,从根本上解决误诊、漏诊难题,改善患者预后。

猜你喜欢: